善良和同情是一种行为特征,通常与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虽然有研究通过各种具体的联系来支持这种联系,但并非所有的研究都能够支持这种无缝联系。一项新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这一问题,该研究发现,年龄、性别以及参与的亲社会活动类型等因素会影响赠予者体验到的益处类型。
关于这一主题的几项研究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证据表明,仁慈和/或富有同情心的行为会给施予者带来更好的身心健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是如此。新的元分析发现,计划外、自发的亲社会行为,或“随机的善意行为”,比有计划或正式的亲社会行为更有效。
换句话说,与有计划的志愿活动相比,帮助你遇到的人对健康有更多的好处。研究表明,这种效果可能是由于前者的随意和非单调的性质,这也有助于形成社会联系。
“亲社会行为——利他主义、合作、信任和同情——都是一个和谐、运转良好的社会所必需的要素,”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香港大学的研究助理教授Bryant P.H. Hui博士说。“它是人类共享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的分析表明,它还有助于身心健康。”
此外,研究还表明,和善和幸福幸福之间的联系比和善和快乐幸福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幸福是指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意义或个人潜能实现的因素。另一方面,享乐幸福指的是当下的快乐。
研究还发现,通过友善,年轻人会体验到更多的整体幸福感,而老年人则会体验到更好的生理效应。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通过亲社会行为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影响。有证据表明,这可能是由于满足社会规范的感觉,即期望女性更加善良和给予。
这项研究的结果已发表于心理上的公告杂志。